104%的美國關稅將如何影響中國市場及全球貿易?
美國關稅政策升級至104%導致恒指大跌,中港出口企業受創,中國或需更強刺激措施才能達成今年增長目標。

作者
葉蔚文 Fabien Yip
市場分析師
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最新發展
自特朗普於2025年1月就職以來,中美貿易關係已顯著惡化。美國從2月初對中國商品徵收10%額外關稅,迅速升級至今日全面貿易戰,目前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率已達驚人的104%。
以下是這場貿易衝突的主要事件:
- 2月4日: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10%額外關稅
- 2月7日:對價值800美元以下的中國商品實施臨時關稅豁免
- 2月10日:中國反擊,對美國天然氣出口徵收15%關稅,對石油和農業設備徵收10%關稅,並擴大了對美國實體的黑名單
- 3月4日:美國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提高一倍至20%
- 3月10日:中國對美國大豆徵收10%額外關稅,並對包括牛肉、棉花和豬肉在內的農產品徵收10%-15%的關稅
- 4月2日:特朗普公布最新的對等關稅政策,從4月9日起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額外34%的關稅,並從5月2日起取消對價值800美元以下商品的豁免
- 4月4日:中國宣布限制稀土出口,並從4月10日起對所有美國商品徵收34%的報復性關稅
- 4月9日:為回應北京的反制措施,美國加徵額外50%的關稅,使所有中國商品的關稅率高達104%
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根據《人民日報》提供的數據,自特朗普首個任期以來,中國一直致力於減少對美國貿易的依賴,成功地將美國出口的比例從2018年的19%降至2024年的15%以下。然而,對美出口的總值仍然相當可觀,達5,250億美元,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近3%。
香港對美國的出口在2024年約為380億美元,也將面臨這些對等關稅,加劇了對該地區的經濟影響。由於出口是GDP增長的關鍵因素,經濟學家估計這些關稅可能會使中國的經濟增長減少一到兩個百分點。
中國金融市場對貿易戰升級反應負面,恒生指數自3月19日高位已下挫超過20%,正式步入熊市。此輪市場大幅波動反映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愈發憂慮。
中國離岸人民幣亦跌至歷史低點,曾到過7.42855,隨後略微回升至7.38左右。貨幣貶值可能會部分抵消關稅影響,使中國出口更具競爭力,但也會帶來其他經濟挑戰。
北京的經濟措施
為應對市場下滑,北京已啟動多項經濟措施以穩定局勢,包括中央匯金在內的國家基金積極購買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國有企業和科技公司的股票,以支持股價。中國人民銀行(人行)亦有空間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以改善貨幣供應。據報道,政府官員在週末召開會議研究了可行的消費刺激計劃,以提振國內需求。
貨幣政策是另一個關鍵應對工具,人行在4月9日將美元/在岸人民幣參考匯率設定為7.2066,是自2023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貨幣的貶值使中國出口對外國買家更具吸引力,可能會抵消部分關稅影響。
同時,中國加強了與其他貿易夥伴的關係,包括歐盟和日本,儘管作為長期盟友,它們也受到美國關稅的影響。分散貿易夥伴的策略旨在減低中國對美國貿易政策的敏感度,同時擴大替代市場。
儘管中國政府已加大力度穩定經濟、應對貿易緊張局勢,但目前的措施恐怕不足以緩解經濟衝擊。面對貿易戰升級,若要達成5%的GDP增長目標,中國將需推出更有力的刺激政策。
各行業影響分析
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對出口型企業造成最大衝擊。在近期市場走勢中,科技公司、服裝製造商和原材料出口商表現最為疲弱,部分企業股價在五天內暴跌逾30%。
恒生指數中表現最差的公司五日表現(截至4月8日):
相比之下,專注於國內消費、公用事業和必需消費品的公司展現出顯著的抗跌力。這些公司擁有穩定的現金流,且較少受到貿易爭端影響,使它們在當前環境中成為防守性較強的選擇。
同期恒生指數中表現最佳的公司損失明顯較小:
如果中國政府實施新的刺激措施,專注於提振國內消費,消費者行業可能會顯著受益。與出口依賴型企業相比,在國內市場擁有強勢地位的公司可能更容易應對貿易緊張局勢。
技術分析和市場展望
恒生指數在週一經歷了3,021點的歷史單日最大跌幅,目前在約19,900點的200日移動平均線附近徘徊。未能維持或反彈至該水平之上將確認似乎正在形成的熊市趨勢。
若沒有額外的負面發展,指數應在17,000點左右找到支撐。然而,如果貿易緊張局勢繼續升級,回到2024年低點可能意味著進一步下跌25%。相對強弱指數目前位於26,表明超賣狀況可能會觸發技術性反彈至21,100點。
圖一:恒生指數(日線)價格圖表


本信息由IG提供,IG為IG International Ltd的商業名稱。除網站下方的聲明外,本網頁所含信息不包含IG(下稱:我公司)成交價格記錄,或我公司對任何金融產品的交易要約或詢價。依據本網頁所發布的信息以及所表達的意見行事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我公司不予承擔任何責任。我公司對所發布信息的准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確或隱含的保證。任何人依賴本網頁的任何信息、觀點以及數據行事須自行承擔全部風險。本網頁相關研究報告中所含信息沒有考慮到特定投資目的、財政狀況或任何閱讀人士的特殊需求。本網頁信息的發布沒有嚴格遵守與促進投資研究報告獨立性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因此應僅被視為市場營銷交流行為。盡管我公司自身交易不會因提供投資意見而受到明確限制,但我公司無意利用相關信息較客戶的時間優先性而尋求利益。點擊此鏈接《非獨立研究報告免責聲明》,閱讀全文。